物探与化探
    主页 > 期刊导读 >

河床冲积层物探研究

1 概况

该电站预可阶段推荐坝型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,最大坝高约130m ,水库正常蓄水位660m,装机容量200MW,水库长约30km,总库容12.17×108m3,测试(验)内容:一是通过测试(验)河床(漫滩)冲积层纵波和横波(剪切波)波速,计算有关岩(土)体的物理力学性参数,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;二是通过河床(漫滩)电磁波CT 测试(验)和跨孔波速测试,分析河床冲积层相对密实情况。

2 地质与地球物理特性

2.1 地形地质概况

该水电站坝址区属于构造侵蚀高中山地形,地形高差悬殊,河谷深切,两岸冲沟水均向河谷排泄。坝址区河流流向由西向东,河谷横断面总体呈对称的“V”字型,枯水期水位540m,河床宽度80m ~150m。坝址沿线分布有河漫滩,两岸河边有基岩出露,岸坡地形坡度30°~45°。

坝址区域出露的基岩主要有:三叠系上统舍资组(T3sa)浅灰色、灰白色中—粗粒长石石英砂岩、泥质粉砂岩、粉沙质泥岩及干海子组(T3g)灰绿、灰黑色泥岩、页岩、粉砂质泥岩夹砂岩及煤线。岩层产状主要为N0°~20 °W(E)、SW(NE)∠65 °~85 °。

3 工作方法与技术

3.1 方法原理简述

3.1.1 跨孔波速测试

本次测试(验)区位于上坝址左岸河床(漫滩)上,共布置了3 个钻孔,根据钻孔间距大小及结合物探测试设备穿透测试距离,经现场试验确定在ZK142 ~ZK144剖面进行跨孔波速测试;在ZK140 ~ZK142 剖面和ZK142 ~ZK144 剖面进行电磁波CT 测试。

3.1.2 钻孔电磁波CT

由麦克斯韦方程推导出电偶极子辐射场,再从电偶极子辐射场推出半波天线的辐射场为:

其中:E 为观测场强值,k 为波数;R 为发射点到观测点的距离,R=α+iβ(α,β 为电磁波传播介质的相位常数及吸收系数);E0为与发射条件及介质性质有关的量,当这些条件固定时E0是常数;f(θ)为天线的方向因子。

由于观测只为场强幅值,公式(1)简化为:

其中:f(θ)=cos(π/2cosθ)/sinθ

3.2 资料解释

3.2.1 跨孔波速测试资料解释

跨孔波速测试钻孔ZK142 ~ZK144 剖面,间距为9.0m。孔深24.5m 以上段为两孔水平穿透;孔深24.5m以下段,为敲击点固定在KZ142 孔深24.5m 处,而在KZ144 孔深24.5m 至30.0m 按0.5m 点距逐点接收测试。由于钻孔ZK142 和ZK144 孔深19.3m 以上为冲积层,需有钢套管护壁,所以该孔段跨孔波速测试,是剪切锤振源紧贴于钢管内壁中敲击,而三分量检波器也是紧贴于钢管内壁接收。剪切锤振源与检波器均未能直接与孔壁紧贴而进行敲击与接收,会使得耦合效果差,造成波的能量传递损失,对测试效果会有一定影响。

按下式计算出弹性波波速:

式中:νp——纵波波速,m/s;νs——剪切波波速,m/s;ι——激发点至接收点的间距,m;tp——接收换能器接收到的纵波传播时间,s;ts——接收换能器接收到的横波传播时间,s。

岩体动弹性模量按下式计算:

岩体动剪切模量按下式计算:

岩体动泊松比按下式计算:

式中:Ed——岩体动弹性模量,kPa;Gd——岩体动剪变模量,kPa;Ed——岩体动泊松比;νp——纵波波速,m/s;

νs——剪切波波速,m/s;ρ——测试岩体质量密度,t/m3。

4 成果分析

4.1 成果分析

4.1.1 跨孔波速测试成果分析

跨孔波速测试钻孔ZK142 ~ZK144 剖面,ZK142为激发孔,ZK144 为接收孔,纵波和剪切波波速按公式(3)和(4)计算。相关岩(土)体物理力学性参数按公式(5)~(7)计算。式中计算采用岩(土)体的质量密度值ρ 由地质室提供,其中,冲积层(含泥卵、砾石夹中细砂)的质量密度值ρ 为2.16t/m3,基岩(中粗粒长石、石英砂岩)质量密度值ρ 为2.66t/m3。测试结果分析如下:

(1)孔深4.0 ~19.0m 为冲积层(含泥卵、砾石夹中细砂),测试孔段有钢套管护壁,为水平穿透测试。纵波波速最小值为1.96km/s,最大值为3.05km/s,平均值为2.19km/s;剪切波波速最小值为0.5km/s,最大值为1.16km/s,平均值为0.78 km/s;动弹性模量Ed 最小值为1.58GPa,最大值为8.23GPa,平均值为3.88GPa;动剪切模量Gd 最小值为0.54GPa,最大值为2.91GPa,平均值为1.37GPa;动泊松比μd 最小值为0.39,最大值为0.47,平均值为0.43。总体来看,该测试段波速较低,曲线变化较平缓,剪切波波速随着孔深增大波波速由约0.6km/s 增大为约1.0km/s,说明冲积层密实程度随着孔深增大亦随之略有增高。